在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而又有失适从的今天,很多学校为了提高自身品位,都在搞特色建设。一时间,百花齐放,争奇斗妍。校园文化建设随即成为每所学校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最直接的窗口。于是,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层层出台,为打造先进的教育形象开道护航。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一些东西有失偏颇,甚至因急功近利而舍本逐末,校园文化建设因而显得肤浅、媚俗、不合时宜。
我觉得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应该有所遵循。
一、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物质性,更应注重精神性
很多学校一提到校园文化建设,就想到了栽花种草,想到了钉两块写真、喷绘。这是不够的,也是浅薄的。
物质文化是校园的外显文化,它将校园的精神文化显现于校园的各种标记物之中,如:校服、校歌、校刊校报、雕塑、建筑等,它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载体。
如果说:外显文化就像一个人的面貌形态,那么,精神文化就是一个人的气质和品德,精神文化作为校园的内隐文化是在长期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它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共同的理想目标、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也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所以,只注重外在物质文化的堆砌而忽视内在精神文化的积累是不行的,以加大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来提升自身形象只是短期行为,这一做法脱离了物质文化建设的宗旨,物质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它只是精神文化的载体而已。所以,搞好精神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愉悦性,更要注重教育性
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让师生能够在这里享受到或平和、或向上、或宁静、或激越的心灵润浸。也就是说,让师生喜欢这里的环境,乐于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是物质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注重的环境愉悦性。
但是,我们又不能只为了愉悦而忽视其教育性的存在价值。校园是育人的场所,一点一线一面都可以渗透育人的功能。知识性的外显文化当然可以教育人,而积极向上的标志、提示语、雕塑也可以彰显一种精神而感召人。优美的环境还可以培养师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这些,都是物质文化建设中要统筹考虑的东西。而制度文化作为规范师生行为的法规,其教育功能自然更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应彰显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通过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达到人的自我提升的目的。
三、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全面性,更要注重独特性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种亚文化,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一定要注重它的全面性。
一次运动会,一次诵读比赛,一次艺术表演都是文化的灵动,都是教育的舞台。我们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倡导文化建设的全面性。校园里的相互问好、课堂上的积极发言、大课间的快乐游戏、上下学路中的有序排队,甚至家庭里的孝敬父母等,都是文化的渗透。
当然,简单的文体活动,并不能代表校园文化,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要培养专业的教师,不然难以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简单化、低层次化。
并且,我们每个学校都要有自己的文化建设特色,不能人家怎么搞,我也跟着怎么搞。我们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设计,有自己的文化建设方案。设计中要注意一些问题。
比如: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是全体师生共同协商、总结、提炼而制定的,不能为了填空白,随便搬一个上去。
比如:校树要上档次,杨树、梧桐这些常见的普通树种很难作为一种文化标识在学生的心中打下烙印。
比如:文体活动要有特色,棋社、太极团、读书社要上品位,要有自己的东西。
比如:校园建设、布局要讲协调。属区功能不同,文化建设也应有所改变。
比如:不能为了接受新事物而丢弃原本珍贵的乡土文化。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传承性,更要注重开拓性
一所学校的历史,少则几十年,多则数百年。留住过去,就是留住一种历史积淀。所以,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它的传承性,将学校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学校就有了它的厚重感,也会产生一定的凝聚力,师生便有了一种归宿感。
曲周四中有一棵当地罕见的树种——合欢树,已生长了五十年,高大旺盛,2005年搞校园文化建设时被确定为校树,学校便随之产生了合欢文化,甚至校徽的设计也融入了合欢的元素。一所合欢校园渐渐浮出水面。北京设计专家说:学校的楼房不稀罕,而这棵树太难得了。
可见,校园文化的确立和传承相当重要。
当然,我们在发掘历史的同时,更不要停止了前进和创新的脚步。应用现代科技将教育、文化推向社会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一大亮点。“河南疃教育在线”作为全县基层教育首建网站已经开通一年了,广阔而便捷的信息舞台,给了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机会,它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办思想,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知心朋友,也成为河南疃教育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五、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前瞻性,更要注重恒久性
校园文化建设要有科学而系统的规划,不能只为一时一处考虑,尤其是物质文化,不搞阻碍进一步发展的建设,不搞设施、功能欠缺的建设。特别是改建学校,更应注意统筹布局,规划要长远,一时无法完成,可以分步实施。阶段性发展一定要遵循统一规划的方向前进。避免今日建,明日改,甚至明日拆的浪费人力、物力的现象发生。
所以,文化建设要注重它的前瞻性和恒久性,本着为师生发展负责,为学校发展负责的思想搞好这项工作。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只有站在协调、发展的立足点上,将各个层面的工作做好,才能使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我们教育事业前进的道路才会更加的开阔,平坦。
2009年4月1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