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清风斋主博客

月明风清,与君徜徉。若即若离,思绪飞扬。

 
 
 

日志

 
 
关于我

不惑也惑,官禄无缘, 谨从本事, 一路风尘,荆棘时在, 桂花偶得。 沉静之中,几声怪叫, 惊得汗出! 仓惶四顾,看见可爱, 看见可笑。 一分侠气,两分热肠, 志小身轻, 三分诙谐,四分浪漫, 爱博心逸。

流言何处  

2013-11-21 08:23:40|  分类: 一起感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被人误解、中伤,而是被人误解、中伤之后,你竟然百口莫辩。

 很多时候,流言就想一群盗贼,偷偷摸摸的,却无孔不入。传播流言的人也许觉得这种传播也并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所以也总是窃窃。一个神秘而激动地说,三五个虔诚而兴奋地听,似乎不想让外人听见,又恐怕外人听不见,末了,也不忘强调一句:“咱可啥也没说啊!”然后一群人夸张地大笑,四散开去。空气里充斥着泄愤后的惬意和泄欲后的快感。

热衷于发布流言的人,不是无聊透顶,便是别有用心。

这些人到处喋喋不休,无非就是两个目的。一是贬低别人,二是抬高自己。说别人如何如何不好,言外之意其实是说自己如何如何好。但是,别人好不好,也不在流言里,自己好不好还真是不好说。并且,有的人是自己有了一些不堪的事,恐人说笑,于是给别人制造出许多不堪来,借着把他人的形象毁掉,来求得一点儿可怜的内心平衡,其实是心虚到了极点。

 然而,有些流言却是“正大光明”地招摇过市,让人觉得这并非“演义”,简直就是“历史”。

流言何处 - 清风有约 - 清风斋主博客

 

余秋雨先生一直在以亲身历险的方式考察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考察成果通过电视和书籍在全球华文界引起巨大反响。但在中国大陆的评论圈里,却一直有人对他进行着猛烈的“大批判”。尤其是前几年来,“大批判”的规模越来越大,几乎全国的报纸、刊物都有登载。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余秋雨先生很少为自己辩护,报刊网络上也很少刊登为他辩护的文章。原因是很多报纸宁愿登载“批判”文章,也不愿报道正面文章,致使很多反驳文章投寄无门。

 然而,当网上征集为余秋雨辩护的文章后,一时间,稿件如雪花般飘来……

 李晓均先生说:“余秋雨现象”的集体主角,是一群“稻草人寄生者”。他们借着“余秋雨”这个名字扎了一个稻草人,伪造他的历史,编制他的劣迹,描画得面目狰狞,再在头上插一个标签,然后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掷石游戏。在掷石时,他们好像与那个稻草人不共戴天,其实他们离不开这个稻草人,离开了,他们何以立世?何以成名?何以谋生?因此,他们只能一次次编扎,又一次次投掷,靠着那个稻草人寄生。海外学者把“余秋雨现象”说成是“失落者的寄生文化”,一点不错。

 金某人“咬嚼”余秋雨先生时,向全国报刊发布自己的身份是“《辞海》编辑”,结果各地报刊的标题均为“《辞海》编辑指出余秋雨的文史差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和出版《辞海》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公开宣布,隆重聘请余秋雨先生为《辞海》正版形象代表,理由是,余秋雨先生才是《辞海》的真正编写者之一。这是一家出版社的仗义行为。

 上海师范大学的退休教师以《我们还活着》揭露了批判者的丑恶嘴脸和一贯行径。

 一直以来,他经历着批判的风雨,却依然埋头写作。而现在他对文化环境,已不再乐观。他要离开。他说,如果不离开,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他的书被疯狂盗版的势头得到遏止;

 第二个条件:诽谤、诬陷、侮辱被认为有罪;

 第三个条件:报纸刊登了毁人谣言,一经查证需要道歉。

 他说,估计在他的有生之年,看不到这三个条件实现的可能,因此只得离开了。

 有人劝他不要离开,有人支持他离开,我知道,这都是源于对先生的敬重和爱护。

 古人说:流言止于智者。我想:流言更止于善者。

流言何处 - 清风有约 - 清风斋主博客

 

 曾经有一个高僧,人称“白隐禅师”。他所在的镇上有一个少女未婚先孕,在家人的逼问下,少女一口咬定孩子是白隐的。愤怒的家人把孩子扔给了白隐,小镇的居民一度议论纷纷,不知是真是假。

 白隐只说了一句:“是这样啊!”平静如止水地留下了孩子。小镇上炸开了锅。

 有人对他说:白隐啊白隐!你怎么如此糊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偶尔犯戒,只要紧闭金口,还是能修成正果的吗!何必如此诚实呢?然而,令人无法想象的是:白隐并没有把孩子送人或遗弃,而是每天抱着孩子下山挨家挨户给孩子讨奶喝。人们都对他嗤之以鼻,说什么的都有,但白隐依旧平静如止水,细心地照料孩子。

 一年后,那少女终于受不了良心的煎熬,承认那孩子是她和一个渔夫所生。小镇上再次炸开了锅。少女及其家人万分惭愧地去找白隐,少女抱回被养得白白胖胖的儿子,满心愧疚地哭着向白隐道歉。

 白隐看着万分愧疚的少女一家,平静如止水,淡淡地说:“是这样啊!”没有指桑骂愧,没有追究责任。之后,小镇也平静如止水。

 背负恶名抚养残遭遗弃的婴儿,心如止水原谅涉世未深的少女,坦然自若穿行于厉势人群中,白隐用自己善良无言的行动和那一句淡而又淡的“是这样啊”把流言击得粉碎。

 大文豪苏轼和佛印禅师是至交,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一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哈哈哈!苏小妹听说了这件事,对哥哥说:礼佛参禅,见心见性,心中有佛,眼中才有佛。你说佛印像牛粪,而你心中都有什么呀?

 所以,内心明彻、坦荡光明的人看到的总是正义和善良;内心阴暗、鬼祟猥琐的人看到的才总是丑恶和污浊。

 我辈不是名扬四海的大家,更不是彻悟三藏的高僧,流言来了,自然更无法躲避。那就不要低头,不要趴下,荡开心胸,在这凛冽的寒风中站成一幅物我两忘的安详。

 

 

流言何处 - 清风有约 - 清风斋主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161)|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