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清风斋主博客

月明风清,与君徜徉。若即若离,思绪飞扬。

 
 
 

日志

 
 
关于我

不惑也惑,官禄无缘, 谨从本事, 一路风尘,荆棘时在, 桂花偶得。 沉静之中,几声怪叫, 惊得汗出! 仓惶四顾,看见可爱, 看见可笑。 一分侠气,两分热肠, 志小身轻, 三分诙谐,四分浪漫, 爱博心逸。

遗落的歌谣  

2013-02-17 15:26:21|  分类: 拾回记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走进癸巳蛇年,我刚好虚岁四十。

余秋雨先生说得真好:年少时,怨恨自己年少;年老时,怨恨自己年老。这倒常常促使中青年处于相对冷静的疏离状态和评判状态……一边抚慰年幼者,一边抚慰年老者,而自己却也难免余留着告别天真岁月的伤感和萌生暮岁将至的恐忧。

逝去的岁月里,总有几首沾满尘灰的歌谣渲染着童年的色彩。那是母亲嘴里的催眠曲,是我牙牙学语的启蒙歌谣。三十多年后,这些歌谣依然与我的童年记忆如影随形。然而,今天再次去捡拾和触摸这些记忆的碎片时,却蓦然发现:在这些碎片上,不仅有甜甜的笑,也有涩涩的泪。

 

东屋里点灯——

东屋里明;

西屋里不点灯——

黑咕隆咚;

墙上橛子——

拔下来是窟窿;

东边地里嗡嗡响——

必定有飞蜓;

南边地里蛤蟆叫——

肯定有水坑。

 

这些再俗不过的大白话,却饱含幽默和智慧,嬉笑间体味到的是实在而朴素的哲理,不由得眉宇一展,嘴角一弯,由衷暗叹。

小时候,说的最多的是一段《瞎话儿》。

 

瞎话儿,瞎话儿,

锅台角上种了二亩甜瓜儿。

没胳膊的去偷了,

聋子听见了,

瞎子看见了,

哑巴就喊,

拐子就撵,

一撵撵到东西尺儿地南头,

掉到干水井里了。

从柳树上撇了个枣木扒勾,

勾住小辫勾出来了,

一看是个秃子!

拉着去食堂吃饭去了,

吃了仨包子俩馅儿。

去耳朵眼儿里掏钱去了,

一看没了头了,

撇着嘴哭开了!

 

我们不得不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不得不说大俗也是大雅!这种诙谐和超想象力即使在现代的幽默作品里也不多见。虽然这也许不是某一个人的杰作。苦难的岁月里,人们也许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却依然不自觉地寻求着、传递着欢乐。不知当年有没有人说:这辈子就指这笑话活着了!

是的,苦难从来遮不住笑语欢颜。

 

麻衣嘎儿,尾巴长,

娶了媳妇忘了娘。

把娘背到山后头,

把媳妇背到炕头上。

媳妇要吃大甜梨,

明个去赶曲周集。

娘要吃个干烧饼,

兜里没钱买不成。

 

这首民谣无疑包含着伦理孝道的教育,也体现着中国千百年来说不完道不尽的婆媳关系和家庭常态。小孩子说唱的时候当然不会经心,一笑而过了。只是,当年那些酸眉辣眼的小媳妇听着唱着,会不会突然良心发现,对公婆好了许多?那些年迈的婆婆听着唱着,想到自己无主的儿子和尖刻的儿媳,也许会不由得偷偷抹去几滴浑浊的老泪。

 

小白菜,地里黄,

三两岁上没了娘。

跟着爹爹还好过,

就怕爹爹娶后娘。

娶个后娘两年半,

生个弟弟比我强。

后娘做饭分两样,

弟弟喝面我喝汤。

 

旧社会早逝者甚多,小小孩子就不得不面对失去亲母和父亲再续的痛苦和恐忧,很多家庭的苦痛由此产生,为那个时代的孩子刻下了滴血铭心的记忆。

 

小麻鸭儿,坑边卧,

爹担水,娘推磨,

剩个小孩儿拾柴火。

一拾拾到姥娘家,

姥娘给个糠窝窝。

爹一口,娘一口,

咬着小孩儿手指头。

不怨爹,不怨娘,

怨俺小孩儿指头长。

 

多少童年故事里都有一个亲亲的外婆!

天刚刚亮,村外水坑边,几只麻色的小鸭子还静静地聚卧在一起,享受着彼此的温存。

爹已经去挑水了,娘也开始在磨房里忙活。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也起来了,懂事地拿起一个麻包出门拾柴火去了。拾着拾着,不知是冷了、饿了,还是走习惯了那条路,小孩子竟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姥娘家里。姥娘心疼地一把把外孙搂在怀里……可是家里也没啥好吃的,姥娘把一个米糠做的窝头塞到孩子的手里,一直送到村外。孩子一路舍不得吃,拿回了家让爹娘先吃。也许真的有点饿了,爹娘咬的口也大了点儿,不小心竟咬到孩子拿窝头的手指。爹娘的脸一下子红了,自嘲地说:呀!俺小子的手指头真长啊!说着,眼里热热的,鼻子酸酸的。

——将苦难的泪水倾注在生命的坚强里,调和出绚丽的色彩,将粗陋的手指按压在滴血的伤口上,弹奏出欢快的乐章。在歌谣的哼唱里,人们忘记饥寒,忘记苦累,带着笑意,迎接又一个黎明!

在昏昏的油灯下,在暖暖的土炕上,在悠悠的背兜里,在嗡嗡的纺车旁……那歌谣总时时飘来,缕缕不绝。在那歌谣里,我睡去醒来,送走了再也无法唤回的时光。不知是我在寻找童年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散落在路上的它们,还是它们提醒我不要忘记那个挂满欢乐的童年,总之,那些歌谣将再也不会从我的生命里消失。

那些遥远的飘着乳香的歌谣,

那些只属于一个时代的歌谣,

那些渐行渐远、慢慢尘封的歌谣,

那些永恒的缀满欢乐记忆的歌谣!

 

虚度四十,向亲亲的歌谣致意!

 


遗落的歌谣 - 清风有约 - 清风斋主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285)| 评论(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